第(3/3)页 如果是半年前——甚至是个把月前,孝景皇帝还在的时候,听到窦太后问自己这么一句,刘荣都不敢回答的太干脆。 即便承认自己打算改变对外战略,从和亲结盟转变为针锋相对,刘荣也大概率会堆彻词藻,将话说的尽可能委婉一些。 但这一次,刘荣却毫不迟疑的点下头。 “然!” “孙儿,欲兴兵!” “——至多一岁之内,匈奴狄酋:挛鞮军臣,便必当遣大军压境,以镇我汉家少弱之君。” “彼时,便是孙儿大兴刀戈,以谋河南地之良机!” 感受到刘荣语调中,那陡然带上的杀伐之气,窦太后原本冰冷的双眸,也莫名闪过些许疑虑。 “穷兵黩武,过犹不及。” “军国大事,不可不慎……” “——孙儿拿得住分寸。” 窦太后简短的告诫,刘荣也当即给出了答案。 孙儿会悠着点; 但这仗,孙儿非打不可! ··· 窦太后有些不解。 不是互相亮底牌、画底线,然后谋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局面吗? 怎么说着说着,说到匈奴人身上去了? “这,便是孙儿的图谋。” “——循太宗、孝景两代先帝遗志,穷文景大治盛世之力,大兴刀戈,以诫北蛮不臣!” “除此之外,便是在对外兴兵的基础上,尽可能不让百姓民受苦受难;” “若有可能,便让百姓农户,也从这兴兵伐戈中捞到好处。” “若不能,便不伤百姓民一分一毫,只以太宗、孝景皇帝多年积蓄,为对外征讨之军费用度。” ··· “未来这几年,孙儿会花很多钱。” “——很多很多钱。” “说不定没几年的功夫,太宗皇帝、孝景皇帝这几十年来的积蓄,就能被孙儿全部花光。” “但孙儿,不会将哪怕一枚铜钱,用在兴建宫室、奢靡享乐之上。” “另外,孙儿花很多的钱,也会赚很多的钱。” “或者应该说,是赚更多的钱……” 听到这里,窦太后终于是隐约明白了刘荣想要表达的意图。 “北蛮匈奴……” ··· “皇帝之志,不过惩戒匈奴不臣,又不因大兴兵戈,而置百姓生民于水火?” 闻言,刘荣终是沉沉点下头,旋即悠然叹息间,再度于御榻前跪坐下身。 “武讨北蛮,文安万民。” “——如是而已。” “除此之外,皇祖母但有所求——凡不阻孙儿此二志者,孙儿,无有不允!” “若皇祖母往后,可不再因旁人蛊惑,而于庙堂之上横生变故,则硕大汉都长安城,也并非断然容馆陶姑母不得……” 言罢,刘荣终是拱起手——时隔不知多少年,再次由衷拱起手,对祖母窦太后沉沉一揖。 “母亲今为太后,但非大逆不道,便请皇祖母念孙儿薄面,稍行宽容。” “馆陶姑母奸诈,凡朝中政务、国家大事,请皇祖母尽绝其不轨之念!” ··· “刘舍之后,孙儿必拜窦婴为相!” “——明岁开春,孙儿亦必加冠大婚,以临朝亲政!!!” “加冠之前,孙儿,便还是过去那个监国太子。” “或许应该说,是监国皇帝……” ··· “皇祖母,意下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