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七章 冬去春来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京城人极讲究名字。

    从人的名字到店铺的名字一直到街道、桥梁、建筑物的名字,无一不讲究。

    讲究的是什么呢?

    讲究的是名分和意义。

    因为京城人相信老祖宗的言训——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一落生,京城人千方百计也要给孩子起个吉祥的名字。

    拿边家的宝贝孙子来说吧,这小家伙的大号就不含糊。

    那是边家人一起求着康术德给取的名,叫做边旭升。

    意为旭日东升。

    听听,这多大的气魄!

    虽然边家的大人们也清楚名字不过是个符号。

    知道即使给耗子起个再动听的名字,它也变不成猫。

    可仍然会在给孩子起名儿的事儿上有着执拗的计较。

    希望能借此寄托上亲人们美好的祝福。

    盼着自家的孩子能真的如这个名字一样有出息。

    还有开店铺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再小的门脸儿,哪怕房破得就要塌了。

    那店老板也得想方设法来个喜兴的、文雅的、大气的名字。

    否则别说他自己干买卖都没心气儿,怕是主顾也不愿意进店来照顾他的生意。

    或许单从这方面,就能看出津门人和京城人不一样的地方来。

    因为京城的土壤是绝不会诞生“狗不理”这样不合章法的招牌的。

    这里,就连个卖生鸡鸭的小店也得叫“聚德全”。

    卖个酱肘子的盒子铺也得叫“天福号”。

    就连回回的羊肉床子也得叫“聚宝源”。

    大点的商家就更是如此,名字一个比一个吉利,用的全都是好词儿。

    像什么“福”、“合”、“益”、“通”、“聚”、“宝”、“顺”、“庆”,都是比较常用的。

    说白了,店铺的名字要没起好,不像那么回事。

    那对京城人来说,就像一脚踩在泥坑里一样不可容忍。

    至于说到吉利的字眼,“春”字也是很常见的。

    像京城药铺有长春堂、绸缎庄有正和春,茶庄有吴瑞春、庆林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