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5章 互不妥协-《惊涛骇浪》
第(3/3)页
陈晓琪默不作声。丈夫与容海的矛盾,现在传得沸沸扬扬。作为当事一方的妻子,她怎能不替丈夫担心?
她太知道许一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,在这个人的心里,永远装着天下百姓。他不畏强暴,不惧权势,勇于抗争。他确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赞誉,但是,他也得罪了既得利益的一群人。
他从不将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。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苦行僧一样,独自跋涉。
陈晓琪平时完全不过问丈夫的工作。她深知丈夫走的每一步,都是坚定的,不容怀疑的。她很多时候暗自庆幸自己的眼光,她再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。
当然,作为市委书记的夫人,她并没有脱离社会。她也从来没将自己视为高官夫人。她默默无闻地在单位上班,几乎不发表任何意见。以至于单位至今还有不少同事知道她原来就是许一山的夫人。
省委常委会召开过后,各种消息纷至沓来。尽管她从不参加同事之间的闲聊讨论,但她还是会从他们的闲聊中扑捉一些信息。
比如,车军的落马,已经传开是许一山的手笔。车晓鹤的入狱,也是许一山一手促成的。同事闲聊时,不无惊叹地说过,能动车军父子的人,一定有胆有谋。
他们甚至都在暗中打听许一山的背景。在他们看来,许一山这种毫无政治背景的人,能拉下车军这样政治资源丰富的人,无不令他们叹服折腰。
他们不无担忧地说,车军这种人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。这句话的含义,其实就是在担忧许一山的安危。
许一山又何尝不明白容海的用意。尽管他在常委会上坚决表态,要对车军的问题一查到底,绝不姑息。但是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实际性的可操作建议。
容海的真实意图,其实是希望车军的案子到此打住。毕竟,他在常委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,“不能因为某一个人的行为而影响整个大局的发展”。
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了,那就是他不希望车军的问题,牵涉太广。
容海有此想法,无可厚非。车军父子是在他的任上出的问题。车军问题越大,影响到他的概率就越大。毕竟作为当时的一把手,车军的领头上司,不能车军全身是问题,他却可独善其身。
许一山突然明白过来,容海顽强狙击经济协作区的推进,看来与车军问题有关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