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78 庶民之用-《汉祚高门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公主府东厢一个跨院里,沈哲子正在低头翻看一些乐谱,在他面前书案上则摆着一些琴瑟笙箫之类的乐器。他本身倒不是对这些雅戏深恶痛绝,哪怕在后世时,关于音乐其实也不乏好听或是不好听的鉴赏力,早年不乐意接触这些乐器,主要还是没有时间。眼下难得安闲,倒也并不抗拒摆弄一下。

    不过大概是他本身就欠缺这方面的雅骨,那些冗长的文字谱,单纯的字拿出来他倒是认识,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是完全看不懂,更不要说手捧秘笈全凭自悟了。

    旁边小侍女瓜儿看着郎君手捧一份乐谱,神态肃穆冷峻,眉头微微蹙起,似是一副深忧国计的模样,不禁抿嘴暗笑。跟随在沈哲子身边这么久,她哪会看不出郎君因何会有这幅神态,可是那些乐谱在她看来却是非常清晰明白,乃至于葱白手指都在袖子里暗暗和拍。

    可见天赋有长短,半点难强求啊!

    不过这个小瓜儿倒是猜不到沈哲子眼下所想,他确实在思考有关国计之事。

    时下的乐谱是文字谱,所谓旧调重弹,乐曲旋律如果单凭口述身传,久而久之不免就会失真,悖于旧韵远矣。所以需要有独立于旋律之外的一个标准标识,那就是乐谱。但是用文字记录乐谱又会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受到了识字率的限制,不能广泛传播。

    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音乐又有雅俗之分,雅乐那是高层专享,乡调俚曲才是小民自娱。所谓郑声淫乐,不登大雅之堂。音乐雅俗与否,甚至于上升到政权的威严和合法性。

    历史上谢尚北伐,于牛渚采石而制石磬,为江表钟石之始。而钟石之乐,便是大雅之音,在时下而言,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。

    沈哲子没有音乐方面的造诣,因而对于音乐到底能不能塑造人格,心里也是存疑,存而不论,并不太过关心。他所关心,或者说所联想到的,是从眼前这文字谱想到了后世的减字谱。

   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元气的积累,高端的总是在向下传播。

    譬如后世欧洲皇室跌落尘埃,许多生活方式便成为当时新兴阶级效法对象,等到挖无可挖,便渐渐演变成趋于标新立异的所谓时尚。其具体艺术含义不做讨论,发展轨迹就是如此。人总是趋向于追捧稀缺,这一点无可避免。

    时下的音乐,大体还是士族能够专享的一项娱乐。但是隋唐开平世道到来后,昔日王谢堂中曲,已成市井走卒歌。音乐的广泛传播,原本的文字谱变成了限制其传播的一个障碍。以往士家转养乐姬伶人,如今已成庶民之乐。于是文字谱,便渐渐为减字谱所取代。

    所谓的减字谱,便是文字的简化和削减,一方面能够更具标识度,另一方面也更便于记载乐曲促进传播。毕竟,乐工未必都是饱读诗书之人,所以单创一种更简便的记谱法。

    而沈哲子由此产生的联想是,能不能够通过简化字来普及识字率?
    第(2/3)页